毛泽东第三次来到特园,说蒋承认各党的合法地位,并同意召开政治会议,但军队和解放区的政权还是没有解决。他表示,谈判无实质进展。
国民党一边谈判,一边向对共的各大战区运送大量的兵力物资。张澜在各大报纸发表致国共两党公开信以此劝阻内战的爆发。蒋介石请张澜会面要他劝说共产党,可以停止内战,但是政令军令必须掌握在他的手中,张澜彻底失望了,他质问蒋:那还谈什么呢?
在各方努力下,国共双方最终签订了“双十协定”,张澜等人送别毛泽东返回延安。民盟全国代表大会召开,张澜连任民盟主席,并在会上限制了青年党的一些活动。蒋介石发布剿共密令,在华东解放区再次开始了内战。
延安方面也在调兵谴将,积极应对内战。张澜向国共两党致公开信,要求在元旦停止武力冲突,并召开政治协商会议。蒋介石同意在召开政协会议,但在停战协议上把东北排斥在外;并让青年党以独立单位参加,但名额在民盟中扣除。同时他要求张群将民盟中央的宣传部长罗隆基拉过来为己所用。张群尊蒋之命利诱罗隆基,除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外,其余部长任他挑选,罗不为所动。
民盟在讨论参加政协会名单时,为争名额产生分歧,青年党要求5个名额,民盟各党派不同意,青年党就以退盟以要挟。周恩来提出共产党和国民党各让出名额,才平息了事件,同时他与民盟订立“君子协定”,今后,凡遇重大问题,双方一定提前通气协商决定。张澜与周恩来握手为盟。
政治协商会议虽然通过了五项决议,但国民党反对和平民主、独裁内战的本质未变。其后更制造了“较场口血案”,砸毁《民主报》、《新华日报》编辑部。王若飞在回延安途中遇难。中共军队顾全大局撤出长春。蒋介石竟讥讽道:他们知道打不赢才撤军的。蒋率国民党政府还都南京。民盟总部也由重庆迁至南京,但张澜未去南京而返回成都慈慧堂。
1946年,内战全面爆发,身在昆明的李公朴、闻一多立刻成立反对内战委员会,召开大会呼吁和平。随后李公仆在回家途中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暗杀,三天后,闻一多在李公仆的追悼会上,用生命完成了《最后的演讲》后,他和儿子同时被特务暗杀在自己的家门前。短短五天,两桩血案震惊国人。张澜闻讯怒斥当局的无耻和黑暗,决意以民盟的名义在成都召开声势浩大的悼念活动。特务机关得知情况立刻部署扰乱计划。
张澜在成都蓉光电影院为二人举行追悼会,徐中齐让特务混进去喊口号企图扰乱会场未果,于是在张澜等人出门时向其投射石灰粉,玻璃瓶等,张澜被击中头部鲜血直流,紧急关头,一支便衣队车队冲出来保护着张澜离开蓉光电影院,原来是地方军潘文华秘密派来的。为此,全国的名人学者和社团组织都纷纷上书政府,要求严惩凶手张群撤消徐中齐的职务。
国民党要求召开国民大会,并要民盟提出参加会议的名单,张澜提出不停止内战就不能召开国民大会,周恩来表示解放区一天不停止枪声,共产党就决不不参加国大。蒋介石就提出两点要求,如中共同意就停止内战。中共无法接受蒋的无理要求。
梁漱溟代表民盟提议国民党停战,同时共产党提出国大名单,让美国监督蒋介石。蒋介石一方面占领解放区张家口,一方面强制宣布召开国民大会,民盟无从调停。张澜在四川召开记者会,宣布决不去南京,并且也不参加国大。
司徙雷登劝说罗隆基让民盟先参加政府国大再设法停战,罗隆基拒绝了。张群以重金利诱民盟中央秘书长、青年党负责人左舜生,表示他可以让青年党以独立党的身份参加国大。左舜生接受张群的条件。民盟主委张君劢的胞弟张公权劝说他参加国大,张君劢犹豫不决。
张澜向中共代表吴玉章保证民盟不会参加国民党一党专制的国大,黄炎培、梁漱溟等人在南京努力挽留,不愿再听任蒋介石摆布的周恩来,希望找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,并以民盟参加与不参加国大来对付破坏和平的一方。
茂延和蒲生等进步学生在成都被捕,张澜赶到成都解救。梁漱溟等人写了折中的方案,分别送交给国民政府、美国使馆和中共周恩来三个方面,因方案中涉及中共又将被迫放弃21个县的解放区,如此大的决定,民盟事先未能与中共协商,周恩来痛心而去,梁树冥等又赶紧到各方收回方案。